克里木大战 八(1 / 1)

()德国舰载j-87c俯冲轰炸机领队长机飞行员林森德将飞机从4000米高空中向他瞄准的一艘苏联运输船俯冲下来,在俯冲之前林森德熟练的操纵飞机的襟翼,将它放到了巡航位,调整方向舵和升降舵,并将螺旋桨螺距调整好后,设定了投弹高度,并关小了油门,这个时候他松开了减速板,j-87c俯冲轰炸机机头猛的一沉,飞机进入了俯冲状态。Www..Com在他身后的j-87c俯冲轰炸机跟着林森德一起发动了俯冲攻击。

林森德稳稳的将操纵杆向前推动,他眼睛一直盯着被他定为目标的苏联运输船,而右眼的余光时刻瞄着他坐舱右前方的风挡,在风挡玻璃上刻着很多线条,这是帮助俯冲轰炸机飞行员判断俯冲角度的一种有效工具,每一条线条都表示着一个俯冲角度。

林森德把他的俯冲角度定为了60度,因为他的目标是一艘活动的船,而不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敌军防御工事,他必须考虑船在海面上的移动距离。

他通过后视镜看了看自己身后的两架僚机,他们紧跟在自己的身后,在巨大的起落架上安装的风笛开始因为高速空气的进入而尖啸起来。在西线英法联军士兵经常因为j-87俯冲轰炸机这种尖利的呼啸而无法集中精神操作防空炮火。

j-87c俯冲轰炸机尖啸着向海面俯冲,犹如从高空的秃鹫一般从天而降。海面向着驾驶舱扑面而来,林森德的精神也随着海面的飞速接近而越来越亢奋起来,这使他的反应几乎比平时加快了一倍。

林森德双眼死盯着他在俯冲前就选定的目标—一艘苏联运输船,眼睛只用少量的余光关注着仪表板上的读数。j-87c俯冲轰炸机还在继续俯冲,速度已经达到了530公里,现在飞机距离地面只有1000多米了。

林森德在这个高度上已经能够清楚的看到苏联运输船甲板上的正在跑动着的惊慌失措的苏联水兵和运载的陆军士兵,也有向自己射来的一串串明亮的机枪曳光弹。升降舵变得异常的沉重,林森德的手上要用很大的力气,他开始利用副翼调整和维持着自己的瞄准点。

j-87c俯冲轰炸机的高度计显示飞机已经下降到了1000米以下,速度计显示飞机的时速也达到了600公里的上限,蔚蓝色的大海就像是一堵水墙一样扑面而来,j-87c俯冲轰炸机在苏联运输船甲板上苏联士兵疯狂射击的子弹组成的弹雨中进行着最后的冲刺。这时高度计上的报警指示灯终于亮了起来,这预示着飞机已经到达了投弹高度。

林森德猛的按下了操纵杆上的投弹按钮,j-87c俯冲轰炸机机腹挂弹架下悬挂着的一枚250公斤炸弹和机翼上悬挂的二枚50公斤炸弹立即脱离了飞机,随后就像是被地球引力吸引过去一样向着目标飞速的扑去。//百度搜索看最新章节//

林森德按动了操纵杆上的自动改平按钮,j-87c俯冲轰炸机的机头开始飞快的抬了起来,因为高速运动而产生的的重力把林森德死死的压在了飞行座椅上,j-87c俯冲轰炸机改出了俯冲。当j-87c俯冲轰炸机的机头刚恢复水平状态,林森德立即将俯冲减速板调为了水平状态,随后推足了油门,发动机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拖着j-87c俯冲轰炸机相对战斗机来说笨重的身躯向着高空缓缓的爬去。

等到离开了苏联军舰防空火力的范围后,林森德轻轻的嘘了一口气,他开始盘旋着上升,他要观察自己投弹的结果和僚机们的战斗情况。结果让他非常的满意,自己的炸弹有两枚投进了大海,两个巨大的水波纹说明它们已经成为了近失弹,而在苏联运输船上腾起的浓烟说明自己投放的炸弹有一枚准确的命中了目标,此时在耳机里传来了自己僚机的声音:“队长,你攻击的苏联运输船要沉了,上面的苏联水兵正在放救生艇。”

“各机组报告各自情况,有没有损失?”林森德在喉部通话器里询问其他机组的情况,此时在海面上已经有几艘苏联运输船甲板上腾起了浓烟,有的船已经失去了动力,在原地无奈的打着旋。而苏联护航军舰仍然坚持向空中发射着他们那稀疏的防空炮火。由于在高空林森德只能观察到这些,其它的情况只能通过询问来了解了。

“1#机组,我机组没有损失,伊万准备弃船了,2#机组。。。。。。。”各机组的带队长机开始向林森德报告攻击的情况和损失情况。

听完了报告后,林森德松了一口气,机组没有在刚才的攻击中损失一架飞机,只是有三架飞机被苏联军舰发射的防空炮火击穿了机翼和尾舵,不过并不影响飞行,回去修理后就又可以出战了。而苏联人被他们击沉了两艘运输船,还有三艘被重创。

“2#,这里是5#攻击队,我们已经完成攻击任务,击沉苏联两艘运输船,还有三艘被重创。我们已经投完了所有的炸弹,我们要返航了。”林森德开始整理他的编队并与高空护航的战斗机群汇合。

“5#攻击队,这里是2#,你们干得不错,你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你们可以返航,高特将军对你们的工作很满意,他要我向你们转达他的谢意。”在电台里传出了母舰上飞行指挥官那略带慕尼黑口音的声音。

“这是我们的应该完成的任务,请你向高特将军表达我们对他的敬意,再见。”

在返航的海面上几艘德国大洋舰队的舰艇正在向苏联运输船队的方向开过去,而空中一架fi-167空中炮火观测机也在几架bf-109t的掩护下向苏联运输船队的方向飞了过去。

在海面上的德国大洋舰队南分队出动了‘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1艘:‘敦刻尔克’号,‘迪凯纳’级重巡洋舰1艘‘迪凯纳’号、‘迪盖。特鲁安’级轻巡洋舰1艘:‘迪盖。特鲁安’号,驱逐舰5艘,其余的仍然留在原地待命。

指挥这支小舰队的德国海军军官是德国海军大洋舰队南分队参谋长迪特里西少将,他以前就很希望能单独指挥一个舰队**作战,但是一直没有捞到机会,现在虽然只是去攻击一个武装力量不大的运输船队,但总比什么也捞不到要强,所以迪特里西还是要来了这个任务。

他站在舰队旗舰‘敦刻尔克’号的指挥舰桥上,看着前后的舰艇,头顶上的德国舰载机飞过自己的旗舰,再想想自己的对手已经被第一波攻击力量攻击过,虽然舰载机没有攻击苏联黑海舰队的护航舰艇。这是因为德国舰队的目标是尽可能阻止苏联敖德萨的守军从海上撤退。再加上根据德国海军得到的苏联海军情报,苏联海军舰艇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家伙,对空火力薄弱。所以这也是刚才德国海军舰载机不首先攻击苏联黑海舰队护航舰艇,而是肆无忌惮攻击苏联运输船的原因所在。

正在此时,在空中的fi-167炮击观测机发来了报告:“我舰队距离敌军32公里。已经进入我舰队火力范围,敌人舰队方位。。。。。。。。”

迪特里西发布命令,命令‘敦刻尔克’号进入战斗状态,准备按照空中的fi-167炮击观测机发来的方位计算火控数据。

在十分钟后‘敦刻尔克’号做好了战斗准备。‘敦刻尔克’号前甲板上的两座四联装330mm50倍口径长的1931式主炮开始按照计算出来的火控数据调整自己的高低和水平射角。而在炮塔下面的德国水兵则在军士长的指挥下开始从弹药库里取出炮弹和发射药包放进了炮塔里的提升机,提升机将发射药包和炮弹提上了炮塔上部的操作室。

炮手将330mm炮弹装进了长度50倍口径1931式主炮的炮膛,然后将另一侧提升上来的发射药包在炮弹后装进了弹膛,然后关上了炮闩,拉动了发火开关。

在指挥舰桥上的迪特里西很满意的看着自己脚下的战舰四联装主炮开始了试射,随着炮口发射药燃烧的火焰喷出炮口,然后就是一股巨大的发射药燃烧产生的烟雾从炮口腾空而起。顺着海风慢慢飘散,当然还有那巨大的发射的声音。整个军舰被330mm50倍口径长的1931式主炮所产生的巨大的后坐力给向后推动了2米多。

此时在‘共产国际’号巡洋舰上的‘共产国际’号巡洋舰舰长兼护航舰艇队的指挥官祖祖科夫海军上校在看见了德国海军舰载机对运输船队的空袭,虽然他组织了护航舰队里几艘相对有较强的防空火力的舰艇对空射击。可是自己舰艇上的防空火力多数由高射机枪组成,高射速的多联装高射炮还是显得非常的少,所以对德国俯冲轰炸机造成的威胁是相当的低。看着德国俯冲轰炸机大摇大摆进入俯冲攻击航线,大摇大摆的攻击运输船只并脱离攻击。

祖祖科夫海军上校知道自己的护航舰队和护航的运输船队已经被德国人发现,因此再保持无线电静默已经没有战术上的隐蔽价值,他命令和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司令部取得联系,要求得到增援,特别是空中支援。

要求支援的电报发出没有多久,祖祖科夫海军上校就听到远处的空中传来了一种奇怪的声音。这种声音类似船上蒸汽管爆裂的声音。

在他旁边的海军通信中尉扎才尼夫也听见了那奇怪的声音,他抬起头来向天空看是不是德国的舰载机又过来了。就在这个时候一只大手猛的将他按倒,同时一个声音大吼道:“敌舰炮击,找隐蔽,赶快找隐蔽。”

祖祖科夫海军上校听出了那声音是大口径舰炮炮弹在空气中划过空气,引动空气摩擦而产生的巨大啸声,他立即将在自己旁边向他报告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司令部来的电报内容的扎才尼夫一把按倒在甲板上。自己在喊出敌舰炮击后也卧倒在甲板上。

嗵、嗵、嗵,几声巨大的爆炸声在距离‘共产国际’号巡洋舰不远的海面上响起,炸起了几束高高的水柱。被炮弹炸起的水柱在落下后水雾慢慢的飘到‘共产国际’号巡洋舰的舰桥和甲板上,此时祖祖科夫海军上校已经从甲板上爬了起来,他以最快的速度窜进了指挥室,要通了和几个重要部门的联系询问刚才德国舰艇的炮击里有无损失,损失大小。

在知道了刚才的德国舰艇炮击里并没有什么损失,德国炮弹全部落到海水里,祖祖科夫海军上校知道了刚才的德国舰艇的炮击是试射,随后德国会观测炮弹的落点修正火控数据。但是奇怪的是自己在指挥舰桥上还看不见德国舰艇的踪影,德国舰艇究竟是用什么办法来观测炮弹的落点来修正下一次炮击的火控数据呢?

但是这个时候不是去思考德国舰艇为什么在视线外炮击的问题,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除了等待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司令部派出的增援外,剩下的就是掩护尚还有能力航行的运输船尽快躲进能躲避德国舰队追杀的港湾。

&^^%#回到1939之海狼8_克里木大战(八)更新完毕!

最新小说: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大唐无双皇子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绝对征服系统 解构诡异全文 温柔坠落 超能暴乱 皇家娱乐指南 红警之崛起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