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败笔作 > 第12章 武国剑都

第12章 武国剑都(1 / 1)

<>大渝王朝,位于东周以北,多为草原,只有南部少数是平地。大渝王朝地广,据勘测,东周和赵加在一起都比不得,其子民几乎都为游牧民族,善骑射,好战。

自二百三十四年前建都与其中部一民众聚集地,更名武都,大渝尚武,其子民无论男女皆会些许武功,尤其男子,最为彪悍,身高且壮,孔武有力。

地广人稀完美诠释了大渝目前的状态,大渝少年多于青年,青年多于壮年,孩童多于青年,无论是何年代,几乎都是这个状态,但大渝人口仍旧不会有太大增长。

大渝民众多以肉为食以肉为生,即便国土再大,多草原放牧的他们,也养不活这么多的人,所以即便四朝以前,大渝国主下令臣民多生子嗣,但生下的再多,养不活也无济于事,徒徒增加伤感别无他用。

也因此,大渝国境几乎安稳,战争的企图是财富和贪欲,对于这贫瘠之地,多数中原大国不屑一顾,只要大渝不挑起战争,很少有人对大渝发动战争。

中原曾有齐国,存在于东周三朝以前,看上了草原上精壮的战马,意欲夺为己用,那时候还不曾有大渝王朝,草原上也只有个个部落,一夜之间,两大部落被齐国铁骑踏平,这才让草原各部落暂时放下恩怨,抵抗齐**队。

齐国五征草原,都未曾成功,也因此动用了国力,埋下了祸根,加快了齐国灭亡的速度。

从那时起,中原人方才知道,草原上人人善武,不论男女,皆可上阵杀敌。

也是自那时起,草原上的各个游牧民族才知道只有联合在一起,方才有生存下去的能力。

不过脆弱的联系总是容易随时切断的,大渝现今皇室,为当时一支不弱的部族,联合三大部落以武力横扫草原,立大渝王朝,与中原强国呈分鼎之势。

大渝那南部些许平原,原本不属于他们,只是当时中原无大国,分裂的小国中最大的便属于与大渝接邻的那国了,为于大渝结交以免征战之时两面夹击,割让了这处土地,虽然大渝未曾插手中原,这国仍旧灭亡与天下大势之中。

大渝王朝以武治国,东周以文治国,但两国相交甚好,多年来互通有无,大渝战马送东周,东周粮草入大渝。

多少年来,大渝意欲与东周结国亲,不过东周帝王从不提此事,多次曾说:“女人结来的天下,我白家先祖说了,坐着不稳,也有愧于白家门面。”于是就此作罢。

倒是大渝历代皇帝临位至尊之前,都曾闯荡过东周江湖,也有人隐姓埋名敢冒风险在东周江湖上闯荡,人人皆在江湖上享有威名,也让东周些许女子爱慕,抱得美人归,虽不是皇室,却也算完成了一些心愿,当今大渝皇后,听民间杂说乃是东周北部一大户人家小姐。

文人爱笔墨,武人喜刀剑,大渝国服武都,呈南北分布,从远处山间俯瞰,就像一把没有剑尖的宝剑,直指中原,皇宫位于北部,像是这剑的剑柄和护手,皇宫门前一条大道,直充武都南门,犹如剑上凹槽。

中原人讲,大渝建此国服意欲不良,向着能有一天直充中原,实在是狼子野心,大渝皇帝听了以后,坐在皇位上哈哈大笑,讲:“我大渝便是此居心又当如何?国国之间,你弱我强,你退我进,若是有一日中原气数已尽,我大渝不介意收拾残局。”

大渝王朝有三人最是尊贵,他们是当初随着皇室统一整个草原三大部落后人,不过大渝尚武,谁强便服谁,谁弱便唾弃,即便你是王侯将相依旧如此。

大渝除了这三家的人以外,从没有世袭的王和官,没有本事便入不得朝堂,成不了被人尊敬的人,不过若是有能力之人,皇帝曾说:“给你个大将军做做又有何妨?”

武都中有一姓氏拓跋,大渝王侯,先皇御赐,三大姓氏之一,当年统一草原之战,拓跋氏死的人最多,立的功最多。

当年封侯以后,其余两大家族涨势,各自发展势力,隐约有与皇室睥睨征兆,皇帝视而不见,不以为意,后他一去世,新皇登基,朝局正处于变革之际,二姓隐秘商议意欲谋反,幸得拓跋相助,不曾让他们起兵便扼杀住,而后皇帝安抚,逐步削减二姓势力,方才平稳朝局。

拓跋此举虽有功,但仍旧是一大家族,幸好当年战争让拓跋氏人数大肆下降,又平息战乱损伤不少人,如此一来便少了威胁到皇室的能力。

当时拓跋家主身边有一能人,听闻乃中原逃匿而来,被拓跋家主救了以后就留在他身旁,帮助出谋划策。

此战过后,那人告诉家主,拓跋若无心成为天下至尊,保得后世太平荣华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交出兵权,居京城皇室下,不参政,不参法。

当时皇帝便承诺说,拓跋氏,大渝王朝一日存之于世,一日便荣华富贵,王侯一位,永远都会属于拓跋氏。

对于另外两大家族,皇帝仍旧保留他们的王侯之位,只不过历任家主都需久居武都,兵力不可超过万人,否则多出来的杀无赦。

这些年来,唯有拓跋氏仍旧是京中闲散子弟,除了王侯一位之外,任何人都不曾身怀武功,虽然多数人都看不起,但皇室该给的和曾经许诺的,一点也不曾少过。

至于另外两姓,二百年过去了,当初同仇敌忾抵御皇室的时代早已过去,虽然朝中为官者,多为他们手下的人,这些年来,你压我打,各自也都知道,唯有在朝堂之上占有的官员数量越多,家族也就越得皇上青睐,为了这大渝第一家族的名头,两大家族不知争斗了多少年了。

曾经只知舞刀弄枪的武夫,也都学会了那只有文人才会耍的阴狠道道,即便往日对此是如此不屑一顾的贬低。

拓跋氏,虽名头仍旧是大渝第一王侯,可谁都知道,这些年来候府早已到了灯枯油尽之时,繁荣早已远离拓跋王府,尤其是在小侯爷出生以后,本来无所事事还打理打理候府生意的侯爷整日外出,细细算来,每次出去必定一年半载才会回来,而回来之后不久便又匆匆忙忙离开,直到前年侯爷去世也是如此。

听说侯爷是从一座高山之上失足落下摔死的,这件事不曾有人证实,不过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治小侯爷的病,老侯爷连性命都已经搭上了。

小侯爷天生体弱,自出生之日起,夫人产后不久病死床榻,好不容易把小侯爷养到三岁,却经常连续好几天一睡不醒,每次醒来不足片刻又沉沉睡去,面对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的儿子,老侯爷请遍了天下名医,后来又去求皇上派遣宫中御医前来,都不曾有结果,说不出病因,治不了病。

自那事起,侯爷便带着小侯爷东奔西走,寻访天下名人异士,从大渝到东周,从东周至南夷诸国,再到赵国,甚至连身为医仙世家的夏侯世家都束手无策,只能续命而不能根除。

随着小侯爷长大,沉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多月没有醒来了。

后来侯爷带着小侯爷回府,就连皇太后大丧都不曾参加就匆匆离去,前往各个地方寻丹问药,哪怕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希望,他都不曾放弃过,这是他的孩子,也是她的孩子,是留在这世上唯一的留恋。

身为侯爷的他,却留不住自己心爱的人,救不了自己的孩子,虽深居高官,甚至官衔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来传出大渝东临山上有仙人,他便独身前往。

东临山,大渝第一高山,虽不如东周第一山阾山,却也是天下三峰之中,位于大渝西南部,此山曾有人爬上山顶,所以才居在从没有人爬上过的阾山之下。

三年前,民间突然有一则消息到处散播,说东临山前些日子霞光四射,紫气东来,一群仙鹤漂浮而过,曾驻足东临山顶。

说是仙人脚踩东临土,眼观东临石,传下天大的机缘等待着人们去获取,一旦得到,不仅可以延年益寿,甚至可得道成仙,试问天下间,还有什么是仙人所达不到的事情?

侯爷虽半信半疑,但是却不想放弃任何救治小侯爷的机会,候府不复往日,侯爷已经遣散府中多数人员,把年纪算来只有十五年华的小侯爷交给一个脸色苍白的十七八下人照看。

侯爷去了,但却是一去不返,正如民间所言,仙人传承岂能是一般人可以得到?自然需要有大机缘之人和大能力之人才可得到。

让人未曾预料的是,侯爷会失足从山上摔下。

当侯爷遗体运会候府,小侯爷仍旧是沉睡,丧事是留在候府的那位连同其他人一块操办的,就连下葬都是他亲自下的,这段时间,小侯爷不曾醒过。

大渝王朝既然答应拓跋氏永世侯位,卫冕之时需小侯爷亲自前往,但这期间小侯爷昏迷不醒,朝廷只得派人送来织好的新侯服和冠饰,不过可惜的是,小侯爷一天未曾身着大渝侯服,坐身与朝中。

候府中这年方十七八的少年郎不是达官显贵,不是天下武功奇高,反倒平平无奇,他虽然能够照顾小侯爷,却不能像老侯爷那般为小侯爷的病奔走,一则无钱二则无势三则无能力。

这两年来,小侯爷更加严重,宫中御医说,兴许再过些时日,小侯爷就要……那句不久于人世,太重,以至于他从未曾想过有这么一天。

也因此,这少年经常埋怨自己,老侯爷当初对他的好都是白给的,如今他连小侯爷都照顾不好了。

这一日,已经沉睡许久的小侯爷苏醒,这偌大个候府早已冷冷清清,哪像其他人府邸那样宾客来往不绝。

落败便是落败,人常常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之事,只怕不多,也多是无意之间做的。

老侯爷这句话一直徘徊于这少年下人耳中,这些时日,就连剩下的这些人也都离开了候府,他也不曾替大小两个侯爷抱怨过分毫。

初夏的景色很美,花儿开的不像春天那样含羞,池塘中的鱼儿也活碰乱跳。

少年搀着小侯爷从东走到西,从南踏到北,整个候府都被他们踏了一遍,直到小侯爷清脆的叫了声“易哥哥”便沉沉又睡去。

小侯爷的嗓子不是被人间摩挲过的,仍旧是那么清脆如孩童,哪像他已经有些沙哑。

暗下的天色,印的通红……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慕安安宗政御 刘玥甄六兮寅肃_ 战神狼王于枫 永恒武道 凤九儿战倾城 望门庶女(全本) 至尊仙道 宋倾城郁庭川 与君AA 名门嫡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