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二十二(1 / 1)

每个季节的过渡, 总要靠绵绵的雨。

一场场春雨, 如烟雾, 久久笼罩了整个都城。

支开窗户, 凉丝丝甜滋滋的雨,微微打湿了她的稿纸。

林黛玉准备了两份稿子,一份写剧本, 一份写小说。

卢士特就和中原一样,戏剧是宫廷民间,老少咸宜之娱乐, 故而传播广泛。

但是要论影响深远,无过小说。

戏剧体裁所限, 形式所制, 表达内容有限, 其向幽深处, 无可拘束,展现整个世界的能力,远逊色于小说。

小说,则大可上到飞龙横天,下潜入秋毫之处,一一展现。

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的稿子,她早已定下, 主人公, 是可怜的玛佩尔。

小女孩活着时, 饱受侮辱与损害。死去之后, 还要背负骂名。

在玛佩尔活着时,她们只有几面之缘,帮助不了这孩子什么。

到现在,也唯有这一支笔,可以在虚幻的世界里,为她讨一个“公道”。

提起笔的时候,一阵阵渐凉的雨又刮进了窗。

一眼望去,窗外的世界笼在如烟的雨中,蒙蒙。

隐隐戳戳间,似乎又有歌声。

她想起了自己上一次愤而提笔的时候,是在云桂之地。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仍旧记得三姐的面容,记得在柳树稍下,漓江上,薄雾蒙蒙,如今日烟雨。她与至交,天人永隔。

那时候,她一样的身无长物,拖着病体,只有一支简陋的笔,只有一颗积愤的心:

天上乌云中,满是王朝的阴风,地上的人间里,到处是吃人的妖魔。

那便叫,笔做刀来,心似铁,刺破乌云化雷霆。

想到三姐,想到她的歌仙,她晃了晃身子,忽然一时神智清明。

恍然间,真正理解了神教与孔教的区别。

孔教,依靠的是整个朝廷的那一套东西。

譬如赵大人与归大人。无论是赵大人,杨大人,还是什么大人,无论是清官还是贪官,只要还在朝廷那一套下,无论你换上来的是怎样思想的一个有才之士,就算是换了狗大人来,你最后,也照样要收租税,也照样要蜕变成赵大人,归大人。

如果不推翻那一套旧制,即使是换了王朝,还是人间旧模样。

而神教,神教依靠的清规戒律,靠的以强大的武力强行实施刻板的教条,从而在整个社会将条条框框框死,彻底禁锢住人们朝飞暮游的思想。

而彻底禁锢住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还怕这些无形的囚徒,不给神教卑躬屈膝,奉献土地和香火钱,好上天堂?

难怪,难怪她一周前听了巴德叔叔他们所说,心里就总是想起自由歌。

禁锢的对面是什么?

是自由。

青青所说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自由,刚好适用于泰西之地的情况。

雨中的歌声湿漉漉地穿过雨,那是同玛佩尔吊死在教堂门前时,一模一样的歌声。

这个孩子的生平,由一个个片段,渐渐在她笔下成型了。

女孩不叫玛佩尔,叫做玛修。

玛修出身于一个小贵族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女孩子。

她的家庭早就败落了,空有贵族名头,为了支出一些不必要的贵族款项,甚至不得不到处借债。

因负担不起家里几个女儿的嫁妆,也因渐渐掏不出香火钱,交不起层层的税,缴不上十一税了。

于是,作为神教忠实信徒的家庭,就把最小的女儿,送进了修道院,作为终身侍奉神的修女,以换来家庭负担的减轻。

但玛修是一只天自由的鸟儿,她曾经可以花上一整天,为自己编织一个增色的花环。热爱花花世界,喜好美好生活。她不愿意被送入清苦的修道院。

何况,他们家交不起钱,是白送进去的,还是终身侍奉,进去了等着她的,只有一辈子的清贫与劳役。

但是,她没有任何选择权。

按照传统和依据神教戒律的法律,未成年的子女被送进修道院,是不需要子女自己自愿的。

她被捆绑着送进了一所女修道院。

修道院中的生活一如玛修所料。

那围墙里,只有潮湿的石头长廊,黯淡的的灯盏,狭窄而带着栅栏的祈祷室,清一色的黑长袍,旷久的幽静,浑浊的钟声,她的“姊妹们”忧郁麻木的脸。

祈祷,劳作,学习神典。

当天蒙蒙亮时候,公鸡还没有喔喔的叫,她们就必须起来劳作。

一直到太阳都落下去了,拖着疲惫至极的身体回来,才有一点儿清汤寡水果腹。

唯一的例外就是跪在神像前祈祷的时候,女孩们可以偷偷地觑那神像上和她们黑乎乎的袍子不一样的彩色油漆。

在生活中处处布满的,是无止尽的刑罚。

一次,一位修女因为爱美,私自脱下了黑色长袍,就被管理她们的年长的“姊妹”拖走了。

这位修女最后是赤身露体,身上被遍着血痕拖回来的。

玛修越来越害怕,越来越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她爱清甜的空气,怀念家里的晚餐,想念父母和兄弟姊妹,想念路上经过的洒满阳光的打谷场,暮归的羊群,想念乡下别墅前,清晨的时候,草地上升腾起雾霭。曲径通幽处,谈情说爱的少年少女。

她一次次地逃跑。

一次次地被捉回来,罚跪,禁食,鞭打......惩罚一次次地加重。

越是如此,她越是要逃。

玛修的倔强渐渐在整个修道院里出了名。

潮湿阴暗的石头长廊上,修女们开始窃窃私语地谈论她。

甚至有一些人开始敬佩她。

大家带着一点喜爱,叫她“小雀斑的玛修”。并且不吝啬尾音,把雀斑拖长了,念成了“可爱”。

她的活泼、倔强,青春,引起了修道院的院长的注意。

一个晚上,凄风苦雨的晚上,十三岁的她被叫去了院长的房间。

玛修失魂落魄地回来了,她咬紧牙关,把自己关了起来。但是,私下,谁都知道她遭遇了什么。

毕竟,这在修道院中的修女中间,不是什么稀奇事。

人们不再议论她,不再叫她“小雀斑的玛修”。

因为她几次被强行带去院长那之后,肚子渐渐鼓起来了。

人们知道,她要死去了。

每一个怀孕的修女,都是这么处理的,孩子被取出来,修女被关在地下室,或者拿石头砸死。

玛修跪在祈祷室内一天一夜,她已经从神典中知道了自己的命运。

她谋划了最后一次逃脱。

“寒风大作,冷雨潇潇。一个大着肚子的修女,艰难地消失在了围墙之外。”

林黛玉住笔,怔怔地看着故事的前半告一段落。

玛修的最后一次逃跑,在更加精心的策划下,在过往那么多次经验铺垫下,终于成功了。她消失在了围墙外,去往了她一心向往的外面的世界。

门外,笃笃的敲门声一阵阵地响。

“进来。”

“小姐,一位先生来拜访您。”

什么先生能被海瑟薇放进来?林黛玉愣了一愣。

看见进门的是之前在革命党人那见过的欧内斯特,她又惊讶了一点。

欧内斯特原来是个十分阳光俊朗的活泼青年,一向仪容绅士,今天来见她,却似乎有点儿形容憔悴,甚至礼帽上都歪了:

“抱歉,我刚从阿巴特赶回来,样子不大礼貌。克雷梦特是皇后的表弟,我托了他,帮我找你这的地址。”

他低低地道:“我找你,是有一件私事。”

玛修终于逃出了一生的噩梦。

她一路逃跑,又饿又渴,屡次向路途上的人祈求帮助,他们全都以冷冷的畏惧的眼神看着她。

她一次次遭到了拒绝。

她无奈之下,来到了当地一户著名的慈善人家,想向这家以温柔善良著称的女主人化一点食物。

可是这家仆人和女主人的眼神,一样的,冷冷的,畏惧的,厌恶的。

她们看着她的修女服和肚子,一样闭上了门。

她在荒野里绝望之时,一个青年出现了,他主动向她伸出了援手,送她回去了她朝思暮想的家。

回到家里,母亲和姐姐看着她大起的肚子,满身的伤痕,抱着她痛哭流涕。

父亲和哥哥给她拿来了好吃的和好喝的,要她好好休息。

无意之中,她打翻了汤,舔了汤水的狗,抽搐着,最后一动也不动了。

她惊慌失措间,掩埋了狗,找借口说自己不小心打翻了。

然后,母亲和姐姐她们再一次端来了面包。

她撒给了小鸟吃。

小鸟口吐白沫,浑身发青地死去了。

她听到了母亲和姐姐的祈祷:

她亵渎了神明。

她违反了戒律。

孩子有罪孽。请神原谅她,宽恕她,她愿意性命赎罪的。

见到了父亲,哥哥看她的眼神。

冷冷的。畏惧的。厌恶的。

一模一样。

和什么一模一样呢?

她终于想起来了。和修道院里的姊妹们,教士们,修道院院长看她的目光,一模一样。

她浑身发抖着逃出了家庭。

可是,玛修发现自己无处去了。

所有人看待她的眼光,都和教士们的一样。

“黑乎乎一片,没有星子,没有月亮。下着雨。

仿佛,天地就是一个潮湿阴暗,永远不见天日的修道院。”

看到这里,欧内斯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忽然侧过脸,拿手掩住了面容。

黛玉看到了他的衣袖晕开了一块。

“我会帮你出版小说的。”他在衣袖下闷闷地说。

她听到了他梗咽的声音。

他主动借着克雷梦特与皇后的关系,找到了这里,希望能看一看她的稿子。说他家有门路出版小说。

黛玉知道,他却只是,想看看她笔下的玛修而已。

“玛佩尔”逃出了神教的修道院,却没有逃出社会的修道院。恐怕是这个青年心里,一个无法解开的结了。

而她的小说,更放大了这种悲哀。

“你会成功的。”他说,按下帽子,拿了小说稿子,读了那一行标题:社会修道院。就要转身。

林黛玉看着他的背影,却叫住了他:“等一等。”

她递过去最后一页纸:“你漏读了一页纸。”

玛佩尔的葬礼是不光彩的。没有祝福,没有体面,没有家人的送别。

一座孤坟,被零零留在墓园里。

墓碑上只冷冷地刻了一个名字而已。

看守墓园的老人正抽着烟,嘀咕着:“什么人都往这里葬,神啊,脏了地下的世界。”

他驱赶着那个哭哭啼啼的母亲:“喂,要去就快点去啊。别带白色的花朵。不洁之人是不允许被圣洁颜色的花束祭奠的。”

母亲唯唯诺诺应着,捧着一束枯萎的黄色小花到了自己悖德的孩子墓前,忽然惊悚迟疑地止住了步伐,惊叫了起来:“喂,看呐!”

老人不耐烦地嚷道:“瞎叫什么!”

却也瞪圆了眼。

最不光彩地出名死去的修女墓前,已放了一大捧新鲜的洁白花束,还沾着露水。

“这是谁放的啊?”老人和母亲都感到了疑问,他们望了一圈,只有乌鸦,荆棘。远处,一个淡淡的黑色剪影走远了,似乎是一个戴着礼帽的年轻人。

最后一页纸上,写着:

“那个年轻人手里,似乎有一点微茫的白影。”

最新小说: 势不可挡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 都市医仙 我自地狱来 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天价萌妻 望眼欲穿 岂言不相思 重生之心动 医妃倾天下元卿凌